1. <object id="ukkwr"></object>
    <output id="ukkwr"><nav id="ukkwr"><div id="ukkwr"></div></nav></output>
    1. <td id="ukkwr"><ruby id="ukkwr"></ruby></td>

        美國入侵伊拉克之罪二十年難消

        梅州網  www.visionitgroup.net  2023-03-21 13:52   來源: 梅州日報
        [報料熱線] 2301111 13411225588 [報錯有獎] 2278888

          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不顧國際社會廣泛反對,糾集盟友悍然入侵伊拉克,不僅讓伊拉克人陷入戰火,更造成地區持續動蕩,威脅中東和平穩定。如今20年過去,戰爭親歷者漸漸老去,但苦痛未消;美國為維系自身霸權發動戰爭的遺害,仍在持續。

          伊拉克戰爭前,美國政府信誓旦旦地宣稱伊拉克薩達姆政府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然而,從20世紀90年代至2002年,聯合國派出數百個核查小組和數千名專家對伊拉克進行核查,但這些核查小組沒有一份報告斷言伊拉克擁有此類武器??蛇@擋不住美國開戰的欲望。2003年2月,時任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拿出一小管白色粉末,宣稱這是伊拉克正在研制化學武器的“證據”。一個多月后,美國及其盟友大舉入侵伊拉克。

          如今20年過去,美國在伊拉克縱使搜天索地也未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蹤影。伊拉克政治分析人士納杜姆·朱布里控訴,美國熱衷于制造借口來干涉他國內政、煽動沖突。

          全球統計數據庫資料顯示,2003年至2021年,約20.9萬伊拉克平民死于戰爭和暴力沖突,約920萬伊拉克民眾淪為難民或被迫離開故土。在巴格達以西的費盧杰地區,人們至今飽受癌癥和新生兒畸形高發之苦,根源就是以美軍為首的聯軍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大量使用貧鈾彈和白磷彈。

          伊拉克政治分析人士穆薩指出,美國發動的戰爭將伊拉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摧毀,其在伊拉克主導建立的所謂民主政治制度的特點就是“宗派和民族分立”,結果造成屢屢失控的黨爭和動蕩,政府職能失靈,難以提供公共服務,導致民生凋敝。

          伊拉克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第二大產油國,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卻長期排名靠后,與鄰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相差近4倍。眼看鄰國因油而富并相繼開啟經濟轉型,伊拉克人只覺得有心無力。

          美國用戰爭手段強勢摧毀伊拉克國家機器,打破當地政治秩序和社會穩定,為恐怖主義提供絕佳溫床。伊拉克在過去20年里一直是受恐怖主義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伊拉克坐大、一度撼動中東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無疑是伊拉克戰爭結出的惡果,至今都在威脅地區和平穩定。

          2014年,“伊斯蘭國”一度攻占伊拉克約三分之一土地,并在鄰國敘利亞占據大片領土,給中東地區帶來嚴重安全威脅。據美國“伊拉克戰爭期間平民死亡人數統計網站”統計,直到8年后的2022年,伊拉克還遭遇了353起恐襲,幾乎平均每日一起。

          “美國曾污蔑薩達姆政府勾結‘基地’組織,但正是他們發動的戰爭給了‘伊斯蘭國’機會。”穆薩表示,戰后長期混亂以及民眾對政府不滿,為極端主義提供了天然土壤,助長“伊斯蘭國”壯大,至今它的殘余勢力都無法清除。

          作為美國“全球反恐戰爭”的一部分,美國在伊拉克越反越恐的事實無疑證明,濫用武力顛覆他國和強行嫁接“美式民主”的路子根本走不通,反而可能將家園被毀的民眾推向極端組織。

          實際上,美國對此并非心里沒數。美國情報界在2007年發布的國家情報評估報告中就承認,伊拉克戰爭成了恐怖組織的“招募工具”。但是,從之后深度介入敘利亞和利比亞沖突可以看出,美國并未真正吸取教訓。

          “事實證明,美國是一個戰爭帝國,慣于以民主之類的借口發動戰爭,將他國變成暴力和沖突之源。這種做法至今沒有本質改變。”朱布里表示。

         ?。〒氯A社巴格達3月20日電)

        責任編輯: 鐘琪

        >> 精彩圖文

        熟妇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