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嶺廣福鎮:荒地展新顏 良田成“糧田”
廣福鎮石峰村割畬村民小組,連片水田里綠油油的秧苗冒出尖尖嫩芽。(丘林強 攝)
這幾天,在蕉嶺縣廣福鎮留畬村,數名老人圍坐在村中的小公園里好奇地討論著時下跳崗岃下開荒除雜的場景:挖掘機將枯黃的草根翻起,原本荒蕪的田地被耙松,撂荒多年的土地重新變得平整,煥發出別樣的生機。
“這樣的場面有很多年沒見到了。”村民楊忠心感慨地說。
“村里絕大部分青壯年都外出務工,留守村莊的不足百人,且多為60歲以上的老人。由于田塊零散、人力不足,不利于機械化作業,種植費力成本又高,致使一部分土地撂荒多年。”留畬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均昌說。
土地不撂荒,發展有希望。為有效解決土地撂荒現狀,盤活土地資源,近段時間以來,廣福鎮積極統籌謀劃,組織鎮村干部,多措并舉,有序推進撂荒地整治攻堅行動。“當前,我鎮通過黨建引領,嚴格落實網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從村到戶到地塊的工作臺賬,全面摸清撂荒地‘家底’。同時,組織鎮村干部進村入戶向群眾宣傳耕地保護及惠農政策,增強群眾耕種撂荒地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有序引導群眾復耕復種。此外,還采取代耕代管、流轉等方式全力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攻堅行動。” 廣福鎮黨委副書記吳國君說。
對即將整治好的撂荒地,留畬村“兩委”班子心里也早有了打算。“下一步,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我們準備種上玉米,期待荒地變為豐收田、幸福田。”楊均昌說。
另一邊,在廣福鎮石峰村,希望的田野也正在書寫豐收的故事:一大早,割畬村民小組長羅德亮便又忍不住到田地里查看晚造長勢,在其周邊,連片水田里綠油油的秧苗冒出尖尖嫩芽,機耕路通到田間地頭,新修建的水渠沿農田延伸……
“上回你來時,這里正在‘開荒’,幾個月后再來,已是豐收在望。搞農業就是這樣,總是給人驚喜。”廣福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忠笑著對記者說。今年5月底,記者隨陳忠一同探訪割畬村民小組撂荒耕地整治現場,彼時這里還是雜草叢生的撂荒地,機械往來作業,除雜正忙。
“現在這182畝撂荒地由外來種植大戶承包,晚造種植水稻用以制種,等到秋收后,制種水稻將由蕉嶺縣稻發種養專業合作社統一收購,不愁銷路。水稻制種畝產約400斤,每斤7.5元,每畝產值約3000元,比種植傳統水稻效益更高。”陳忠告訴記者,為喚醒“沉睡土地”,激活產業經濟,當地農業部門積極開展送技下鄉活動,引導農戶因地制宜,選擇復耕復種的作物品種和技術模式,并引導農民科學種植,提高土地綜合效益。
讓撂荒地真正“活”起來,仍需久久為功。“截至目前,全鎮已完成3畝以上撂荒地復耕復種1172畝。接下來,我鎮將繼續探索撂荒地整治長效機制,引導農戶向效益高的企業、項目進行土地流轉,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同時,用活用足高標準農田建設這一政策機遇,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水源、排灌、道路等問題,讓撂荒地不僅復耕復種成‘良田’,還要種出產量,讓良田成‘糧田’。” 吳國君說。
?。ㄇ瓠?靜宜 林強 敬淼 志寶)
>> 精彩圖文
梅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系mzrbw@meizhou.cn。
網友評論
用戶登錄
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