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bject id="ukkwr"></object>
    <output id="ukkwr"><nav id="ukkwr"><div id="ukkwr"></div></nav></output>
    1. <td id="ukkwr"><ruby id="ukkwr"></ruby></td>

        各階層黨代表熱議市第八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新發展理念:蓄勢謀發展 篤行譜新篇

        梅州網  www.visionitgroup.net  2021-11-29 10:52   來源: 梅州日報
        [報料熱線] 2301111 13411225588 [報錯有獎] 2278888

          ●本報記者 林德培 黃 科

          吳麗伶 劉 巧 賴運香

        參會代表在代表團會議上踴躍發言討論。(林翔 攝)

        參會代表在代表團會議上踴躍發言討論。(林翔 攝)

          “這是一次凝聚共識的大會”“報告為未來五年發展指明了方向”……11月28日,梅州市第八次黨代會在梅州城區開幕,來自各階層的黨代表、列席人員圍繞七屆市委報告中提到的事關未來五年發展的新理念、新舉措,進行了認真研讀和學習討論。

          堅持工業強市

          發展實體經濟

          嘉城建設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常務副總經理張曉表示,報告標題第一句話“狠抓發展第一要務”這句話,讓人印象深刻,點明了未來梅州的前進方向,也將成為各級各部門、各領域各行業干事創業的行動指引。嘉城建設集團將認真組織學習分析,學深悟透市委報告精神,充分結合自身優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抓住機遇應時發展。“報告中提到要發展實體經濟、先進制造業,與嘉城建設集團的發展戰略是高度契合的。嘉城建設集團作為應用型企業,有一支成熟的規劃、設計、建設的人才干部隊伍,未來在綠色建材產業、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集團將抓住‘雙區’‘兩合作區’、海西區區域發展機遇,借勢借力,加強與中央、省級、縣屬國有企業的溝通合作,謀劃好項目,發展好主業,為報告中提到的‘做大做強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做出貢獻。”張曉表示。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支柱,現代經濟發展離不開工業,特別是實體經濟的制造業。“梅州市作為工業相對欠發達的地方,立足生態發展的同時,需要突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市委市政府譜寫梅州蘇區的振興和共同富裕的新篇章注入新的活力。”廣東超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銅箔事業群總經理孟基中表示,超華科技作為梅州市本土企業,將以市委“堅持工業強市,加快發展制造業”的戰略部署,在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與新能源材料及前沿新材料方面深耕,為梅州市打造“銅箔—高端印制電路板產業集群”,實現“中國銅箔之都”盡綿薄之力。高質量發展實體經濟需要技術創新的引領,而技術創新的關鍵在人才,希望各級領導在技術創新平臺的搭建與人才引進方面給予政策引導和激勵。

          “全市工信系統將迅速傳達學習貫徹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黨代會提出的目標,堅持工業強市,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大力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在推動梅州蘇區加快振興發展共同富裕新的趕考之路上展現工信擔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鐘光靈表示,接下來將集中資源要素,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推動銅箔和高端印制電路板重點項目、10億元以上制造業重大項目、新引進固投億元以上工業項目等,盡快落地建設、投產見效,做優工業存量。堅持工業入園,集聚發展,積極謀劃粵閩贛蘇區省界改革試驗區主導產業,加快推進省市共建特色產業園建設,切實提高園區畝均效益;謀劃推進建設梅州智慧蘇區,加快對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普及數字化,鼓勵制造業企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推進鄉村振興

          做大農業產業

          報告提出,今后五年,梅州將統籌城鄉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其中,產業振興是關鍵,要做強做大農業產業。對此,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羅偉純表示,該局將以推動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發展精細農業、建設精美農村、培養精勤農民”為主攻方向,重點實施“七大工程”。“通過實施優勢產業提升工程、產業組織化工程、三產融合發展工程、區域品牌打造工程、現代農業產業園工程、科技興農工程、農村綜合改革工程等‘七大工程’,我們將培育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新建一批農業產業示范園、示范村鎮,推進柚果、茶葉、稻米等領域的技術攻關和品牌打造,以一個現代化的農業產業體系,奮力譜寫梅州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新篇章。”羅偉純說。

          “全市鄉村振興系統將把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代會精神上來,科學謀劃重點工作,加強機構干部隊伍建設,確保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市鄉村振興局局長羅偉章表示,在鄉村振興工作中,首先要健全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其次,要進一步做好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深入開展“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強化對我市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鎮的傾斜支持,采取有力措施把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好、拓展好,把富民產業發展好。同時,要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抓手,打造省際廊道美麗鄉村示范帶,建設客家特色鄉村、美麗圩鎮。

          梅縣區雁洋鎮黨委書記葉銘光認為,市委報告把產業振興擺在鄉村振興最突出的位置。把鄉村產業做強,結合梅州實際,首先要立足本地資源,持續擦亮和打響柚子、臍橙、稻米等知名品牌,讓梅州出產走出山門,邁向灣區,把優勢產業做“精”;其次要挖掘各地區潛力,開發多元價值,圍繞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把小品牌做成大產業,把特色產業做“響”;最后要鄉村產業增添活力,政府要加大對農業科技、農村經營管理人才、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和鄉村基礎建設的投入,通過強基礎、優環境,把鄉村產業和智慧農業、鄉村旅游結合起來,農產品進城,城里人入村,千方百計把人流引入鄉村、留在鄉村,把鄉村產業做“活”。

          加快補齊短板

          擴大開放合作

          市委報告提到,要擴大開放合作,完善綜保區功能,爭取國家支持開展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省市共建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承接示范園區。“我們將學習借鑒先進保稅區的經驗和自貿區先進管理辦法,按照‘管委會+國資平臺公司’運作模式,專業管理運營綜保區,持續提升服務管理水平。突出主業和梅州特色,大力發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服務等新業態。狠抓招商引資,加強跟蹤對接,著力引進一批含金量高、帶動性強的優質企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梅縣區區長、梅州綜保區管委會主任王鋒說,接下來將組織學習貫徹黨代會精神,做細做實各項工作,確保梅州綜保區(一期)順利通過國家正式驗收,積極爭取省、市支持,推動梅州綜保區二期建設無縫對接,力爭2023年底建成。

          “市委報告中提出‘基本建成省際區域性交通樞紐,成為粵閩贛聯通拓展的橋頭堡’,這樣的定位和目標非常符合梅州實際、符合我市交通階段性發展要求。”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謝文威表示,接下來,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將圍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建設交通強國、“雙區雙城”等戰略機遇,緊緊抓住國家和省出臺的新時代支持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的政策機遇,協調推進高快速鐵路、高速公路、民用航空、內河航道、國省干線公路、“四好農村路”、樞紐站場、快遞物流等綜合交通建設,加快構建“米”字形鐵路網,加快建成“兩環十二射”高速公路網,推動“六環二十二射”市域公路網絡布局加速成型,朝著“縣縣雙高速、縣縣通鐵路(高鐵)、公鐵水空管郵融合發展”的目標奮進,力爭早日實現“1122”交通時空圈,成為名副其實的粵閩贛三省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為梅州不斷擴大開放,提升省際合作水平提供堅實基礎。

          擴大開放合作,文化的力量不能缺席。“梅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以廣東漢劇、客家山歌、廣東漢樂、木偶戲、采茶戲等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振興發展廣東漢劇是助力梅州打造文化名城、擴大文化開放的重要舉措。”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副院長、國家一級演員黃麗華表示,接下來,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將以黨代會精神為指引,堅持與黨同聲、與民同心、與時俱進,緊緊圍繞“出人出戲出效益”的總體目標,切實立足“傳承和創新客家優秀傳統文化、助力人文灣區建設、聯絡凝聚海內外華人中發揮重要作用”三個定位,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搭建多樣化的宣傳展示平臺,持續在傳承創新、人才梯隊培養、名家傳戲、戲曲“五進”、精品創作、市場培育等方面深耕細作,助推廣東漢劇“傳下去”和“邁出去”,讓漢劇迎來“古韻新生”,為梅州文化繁榮和擴大對外影響力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 黃書瀅

        >> 精彩圖文

        熟妇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